男人、女人、异性、同性的界限在消失
2017-08-12 14:34 浏览:97次 【

男人、女人、异性、同性的界限在消失

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和跨性别者构成了被称作LGBT的这一群体。许多拥有这类性取向和性别认定的人成为暴力、歧视与孤立的牺牲品,女性问题专家Caroline Dayer说。最近几年,缩写LGBT已扩展到LGBTIQ,因为又有新的类别群体加入,他们同样是拒绝二元性别(非男即女)概念的人。


“人首先要了解自己,随后才能和其他人进行社会化交流”,Caroline Dayer说。

(Thomas Kern/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ssinfo.ch:酷儿、泛性恋、无性恋,最近几年总会出现新的术语,尤其是年轻人,爱用新术语定义性的取向和认定。这些定义满足了什么需求呢?


Caroline Dayer:这些新概念的形成折射出新的现实。多种多样和更加灵活的性生活,动摇了在西方社会中广泛流传的、沿袭已久的思想。年轻人拒绝接受,在性取向和认定上只有两种-非男人即女人这类两元的分类。他们对传统的同性和异性是分隔式实体的观点,存有疑虑。这些新的术语是应运而生,是必要的,是要用整合的方式,形成一个自我的定义。因为人只有先认清自己,才能和其他人展开社会交往。


swissinfo.ch:使用LGBT或LGBTIQ这样的一串字母,就”性少数群体“来说,对满足他们的需求很重要吗?


C.D.:很重要,因为这些大写字母所代表的许多人,都还是歧视和暴力的牺牲者。这在瑞士和世界上的其他地方都是一样的。使用这样的术语,既可以提出性别平等的问题,也可以让这些处于社会边缘的人,发出自己的声音。


同时,人们也要注意,在LGBTIQ这样的大写字母之后,其实隐藏着许多不同的人和人生轨迹。他们有着不一样的故事。


每一个大写字母都代表着一类人。当我们谈到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和双性恋时,偏重的是性取向和情感取向。而提到跨性别者,则强调的是性别认定;而间性人则是偏重生物器官上的性别区分。


Q指的是酷儿(Queer),它实际上是一场政治运动和与之相适应的理论。酷儿反对普遍的社会分类,其实这本身就是一场悖论,因为它自己成为了一串大写字母中的一个,并形成了一个类别。


Q还意味着“提问题”(questioning),它表现的是人在生命轨迹中不停地追问自己的性取向和性别认定。


swissinfo.ch:缩写LGBTIQ下包含着不同的类别,那么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呢?


C.D.:我在我的科研领域与这些具有共性的人对话已经15年了。由此我确认,这些人有两个基本问题:他们(的问题)能同谁说?他们应该以谁为角色作出认定?时至今日,2017年,要回答这样的问题也依然不容易。


一方面,有这样一个共同体的存在,他们隶属于其中,可以减轻自我建构的难度。另一方面,这些人大多经历了同性恋恐怖症(恐同症)和跨性别恐怖症(恐跨症)。这类歧视在社会中是广泛存在的。有了这样的经历,还遭受过隐性暴力,这些人就构建出一种群体规模,为了避免被打上某些烙印而共同奋斗。在此,群体的构建起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作用。


Caroline Dayer


Caroline Dayer,女性问题和暴力预防专家


(twitter/Caroline Dayer)


swissinfo.ch:与邻国意大利、德国或者法国相比,LGBTIQ这个群体在瑞士过得怎么样?


C.D.:从司法角度来讲,瑞士落后于这些国家,特别在保护LGBTIQ人群和权利平等这一层面上。

德国以创纪录的时间引入了允许同性恋结婚的法律。瑞士允许且只允许同性恋注册伴侣关系,这与真正的婚姻不同。而且带来了不少问题:因为许多同性恋拒绝前去注册,因为他们不想每次在填写表格时,都要被迫地承认一次他们的出柜。


但从法律角度来讲,瑞士也在逐步改善。例如自2018年1月1日起,同性伴侣就可以收养另一方的子女。目前还在进行一场讨论,力图增强反歧视方面的惩罚措施。这就意味着:那些由性取向或性别认定所引发的歧视,也要受到法律制裁。 


swissinfo.ch:您提及LGBTIQ这一群体时曾说到暴力和歧视,在瑞士的情况怎样?


C.D.:歧视、排斥和暴力在学校和职场还是存在的,在大街上、社交网络里,甚至家庭中都有。


与其他形式的歧视相比,恐同症和恐跨症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有可能就发生在自己的家里。如果青年人还没有其他的一些防护机制,例如适宜的朋友圈,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可能特别会受到伤害。


“人们在生下来的时候并不会性别歧视或者恐同、恐跨,人们是被社会养成的。”end of quote

这种歧视,特别是当它与社会孤立连接到一起,那么就会引起在LGBTIQ群体中,年轻人的自杀比例大大高于平均值。


swissinfo.ch:那么恐同症和恐跨症如何在家庭中影响性别认同的形成呢?


C.D.:LGBTIQ群体中年轻人一旦形成自卑心理,那么性别认同的形成会变得很难。如果我们问这些年轻人,当你们对自己的性取向和性别认定存有疑问的时候,为什么不和其他人谈谈呢?他们往往会说,他们害怕在家庭中受到排斥。


许多人断绝了和父母的关系,因为他们感觉不被接受。或许因为他们谈起了这一话题,从而打破了禁忌。这种情况经常发生。此外,父母总是最后一个知道此类消息的,因为孩子们对被看做是家庭的耻辱感到异常恐惧。


不过我们不能忘记,许多家庭都是可以进行交谈和对话的。家庭可能会变成地狱,但也有可能成为重要的避风港。为了克服偏见,与父母进行交谈一定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同样必要的是,年轻人在家庭以外也要有防护网,这样才能避免掉入被孤立和受伤害的漩涡。


Caroline Dayer


Caroline Dayer于1978年生于瓦莱州的Hérémence。曾于日内瓦大学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并以歧视、平等为论题获得博士学位。在该领域她已研究并进行授课连续13年。目前,她接受日内瓦州的委托就暴力、歧视、女性与平等等问题进行研究。她是2本与预防暴力和性别歧视有关的书籍作者。


更多阅读
  • 小野春(左)和西川麻实在东京的家中。 CHANG W. LEE/THE NEW YORK TIMES东京——今年4月,佐藤郁夫(Ikuo Sato)站在东京一个法庭上,向世界宣布自己是同性恋。在拥挤的庭审现场,他描述了自己作为一个年轻男性的焦虑

    浏览:206次 评论:6
    2019-12-13
  • 提起LGBT影片,如今已经是五花八门、层出不穷。不过这类影片,不管是《断背山》《月光男孩》这样的奥斯卡赢家,还是《阿黛尔的生活》《卡罗尔》这类欧洲奖项的宠儿,其实都属于独立电影或者文艺片的范畴。它们要么表

    浏览:1092次 评论:6
    2019-12-02
  • 我们想让你知道的是有许多支持同志的友善异性恋员工们和他们的同志同事们合作,争取资源、在内部成立相关正式社团或是组织,透过讲座、电影放映等方式让公司内部更认识同志并理解同志,不仅能减少职场上的霸凌或歧视

    浏览:147次 评论:6
    2019-12-02
  • 「最多香港人问我,为什麽台湾可以(平权运动走得前),香港不可以。我觉得最大差异是民主过程不同。台湾地区领导人是一票一票选出来,人民要往哪裡去,他没听下次就没他的份,或政党会兵败如山倒,像上次国民党在立

    浏览:167次 评论:6
    2019-11-26
  • 《台北物語》男星邱志宇在同志片《我的靈魂是愛做的》提名金馬獎最佳新演員獎,他的媽媽、姊姊一家人昨(25日)前往桃園特映會欣賞,然而他一直深拍家人不能接受片中男男全裸戲,害他超級緊張,沒想到媽媽看完電影,

    浏览:1511次 评论:6
    2019-11-26
  • 台湾高雄周六(23日)举行了一场名为「10年同游,你好吗?」的同志游行,近2万人挥舞彩虹旗、盛装装扮走上街头,由高雄文化中心出发,旨在呼吁政府修法,弥补同性婚姻法的不足。游行从周六日下午1时左右开始,人群出

    浏览:128次 评论:6
    2019-11-26
  • 2018年《誰先愛上他的》獲得多項金馬獎獎項;2017年《日常對話》拿下柏林影展泰迪熊獎【註】…… 在台灣電影文化中,同志片一直有著鮮明的重要性。從解嚴前到廿一世紀,台灣同志電影在歷史的推動下,呈現了相當特殊的

    浏览:149次 评论:6
    2019-11-25
  • 华人圈第一家同志书店“晶晶书库”创办人赖正哲从上世纪90年代末起,就开始参与和推动台湾同志平权运动。2012年,赖正哲走进北京胡同开咖啡馆,1700公里的彩虹路,他见证了两个城市的同志群像。华人圈第一家同志书店

    浏览:208次 评论:6
    2019-11-25